全球城市營商環境評估報告發布 上海位列第十名
人民網上海12月8日電(葛俊?。?當前,上海要強化全球資源配置、科技創新策源、高端產業引領、開放樞紐門戶等四大功能,不斷增強城市吸引力、創造力、競爭力,成為新發展格局下國內大循環中心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鏈接城市,加快向卓越全球城市的目標邁進,有必要構建符合“全球城市”定位需求、契合“四大功能”強化要求、貼合“吸引力、創造力和競爭力”提升訴求的全球城市營商環境指標體系。
12月8日下午,上海發展戰略研究所正式發布了全球城市營商環境評估報告。上海發展戰略研究所李顯波所長出席并致辭,周海蓉副所長介紹了報告的研究背景,經濟部張亞軍副部長、城市部崔園園博士介紹了報告的主要成果。
“近年來,上海非常重視營商環境建設,全市上下努力推動營商環境持續的改善優化?!崩铒@波在致辭中表示,上海整體營商環境改革的政策版本也在不斷升級,從1.0版本、2.0版本、3.0版本以及現在正在醞釀的4.0版本,上海營商環境在世界銀行的排名中大幅提升,為中國營商環境獲得世界聲譽與認可作出了上海貢獻。
周海蓉指出,2019年上海戰略研究所立足“全球城市”和“營商環境”兩個關鍵詞,從企業“準入前”“準入中”“準入后”三個維度,首次構建中國版本全球城市營商環境指標體系,今年則在去年指標體系的基礎上,對三個維度進一步分解和深化,形成了新的指標體系。
據了解,此次報告從“市場發展、產業配套、基礎設施、政府服務、要素供給、宜居品質和法律保障”7個維度,選取23個二級指標、41個三級指標,構成全球城市營商環境評估指標體系。報告將上海與紐約、倫敦等頂尖全球城市的營商環境進行了充分的對比研究。報告顯示,在20個頂尖全球城市中,上海位居第10,排名前五的城市分別是紐約、東京、新加坡、倫敦和香港。
報告中,“市場發展”上海排名第5,其中,“經濟增長率”和“對外貿易規?!眱瀯萃怀?,排名均位居第3。
“產業配套”上海排名第5,“制造業規模和能級”“高端服務發展”表現均較好,排名分別為第4和第7。其中,“全球領先制造業企業數量”“全球領先金融機構數量”上海排名分別為第7和第5。
“基礎設施”上海排名第4,“地鐵運營里程”與“港口實力”表現優異。地鐵運營里程位居全球第1。2019年,上海集裝箱吞吐量達4330萬標準箱,連續多年穩居全球港口首位。
“政府服務”方面,上?!伴_辦企業天數”“電子政務發展”等指標表現較好。隨著“一網通辦”等改革的不斷推進,上海政府服務效率不斷提高。當前上海企業平均開辦時間僅為2天;上?!耙痪W通辦”政務服務作為經典案例寫入《2020聯合國電子政務調查報告》。
“要素供給”上海排名第9,高質量大學和創新要素供給表現較好。復旦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位列2020年QS亞洲大學排行榜前20位。以張江實驗室為代表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群極大提升了上海的創新要素供給。
“宜居品質”方面,上海的“犯罪指數”較低、“中小學學校數量”較多,兩項指標均位列第3。2019年上海刑事犯罪率為18.3人/萬人,社會整體安全水平較高。2018年上海中小學學校數量為1554個,僅次于洛杉磯和北京。
“法律保障”方面,上海的“合同執行”表現突出。根據世界銀行《2020年營商環境報告》,上海的執行合同指標總得分81.6分,排名第2,體現了上海較高的司法程序質量。
針對上海的全球城市營商環境指數表現,報告提出了“補齊短板、做優長板”“對標頂級、創造一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軟硬并重、同步提升”的優化思路,助力上海對標頂尖全球城市,不斷推動營商環境水平提升。
上海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國平研究員指出,全球城市營商環境指標體系的構建頗具創新性、針對性和科學性,有助于既對標世行評估框架,又從更廣范圍、更多維度助力上海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全方位推進營商環境優化提升。
上海全球城市研究院院長、上海市經濟學會會長周振華研究員指出,報告的排名客觀、真實,分析了上海的優勢和不足,充分體現了上海營商環境的改革成效,又進一步明確了未來營商環境優化提升的方向,對上海優化全球城市營商環境具有較強的指導作用。
上海市政協經濟委員會徐建民主任指出,該報告呈現出了三大亮點,即體現了營商環境改革從效率優先、便利優先轉向國際化優先、法治化優先;體現了從小樣本采集轉向綜合性、科學性、權威性樣本采集;體現了更廣視角、更大范圍、更長鏈條的營商環境評估框架和體系。
上海市商務委張國華副主任指出,全球城市營商環境指標體系評估報告提出的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力度、積極推進數據流動、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提高治理現代化水平等對策建議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操作性。
上海社科院國家高端智庫資深專家楊建文研究員認為,全球城市營商環境評估報告緊貼全球城市功能性機構訴求,緊扣國際比較這一視角,采集并分析了大量權威數據,為上海優化營商環境提供了全方位、多維度的系統評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