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防“模板錯誤”成為醫療安全新威脅
原標題:謹防“模板錯誤”成為醫療安全新威脅
3月16日,浙江臺州一名男子發視頻稱,自己帶妻子去醫院檢查是否懷孕,卻被醫生開了“流產單”。該男子質問醫生:我們來檢查有沒有懷孕,你給我開個流產的單子是什么意思?醫生連連道歉,一邊收拾桌子上的就診卡和單據,一邊打開電腦給該男子重新開單據,說因為電腦中的模板出錯了。男子表示,如果當時沒仔細看單子,后果不堪設想。
從視頻中可以看出,這個門診病歷的主訴是“停經34天,要求流產”。然而這對夫妻并沒有要求流產。從“處理意見”一欄來看,目前尚處于進一步確定是否懷孕的階段,還沒有實施與“流產”有關的治療,盡管如此,這個錯誤仍會給接下來的診療埋下隱患,當這對夫妻下次再到醫院診療時,這個錯誤的主訴很容易對其他醫務人員形成誤導,假如后面的醫生和這對夫妻沒有認真溝通,是可能出現給保胎者流產等錯誤的。
醫生所說的模板指的是電子病歷模板。病歷電子化將醫生從繁重的醫療文書中解放出來,他們不必再像過去那樣,一字一句地書寫病歷,只需在固定的病歷模板上進行填寫即可,有不少是在原來患者的基礎上進行改寫?!澳0邋e誤”指的是醫生填寫病歷時,關鍵信息沒有修改,前面患者“要求流產”這個關鍵主訴內容沒有刪除。除了應刪未刪外,將其他患者的內容簡單復制粘貼,也可能導致錯誤。
醫生一字一句地書寫,雖然耗時費力,但書寫過程也是思考與糾錯過程,使用病歷模板雖然便捷,但卻也把思考和糾錯過程省略了,以至于近年來類似錯誤也有發生。比如被診斷“月經不規則”但性別一欄為“男性”、男子住院被查出“懷孕3月”、大爺被診子宮肌瘤等,這些都是近年發生的真實案例。此外,病歷有模板,處方也有,處方若出現“模板錯誤”,將直接導致患者吃錯藥等后果,其風險更不容忽視。
“模板錯誤”威脅醫療安全,這種現象已受到醫療系統的廣泛關注。2018年4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在《關于印發醫療質量安全核心制度要點的通知》中,要求實施電子病歷的醫療機構應當建立電子病歷的記錄、修改、使用、存儲、傳輸、質控、安全等級保護等管理制度。病歷管理制度已成為醫療質量安全核心制度,“模板錯誤”等新型風險,理應有更可靠的防范舉措。
對紙質病歷和處方,醫療系統已有一套完整的防錯糾錯機制,但舊的機制未必適應電子化時代的新形勢。構建智能審核體系、規范模板的使用規則、要求關鍵信息必須清零重寫、對復制粘貼等操作強化約束、建立適應電子時代的查對制度等,這些與時代相適應的做法都應該提上議事日程,確保診療信息化只帶來便捷,不構成安全威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