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青銅縱目面具。近日,伴隨三星堆遺址考古新發現的揭曉,人們的目光再一次聚焦于這片神奇的土地。
近日,西藏博物館發布《西藏百萬農奴解放紀念館接待社會各界參觀的公告》。
西藏民主改革前,巴桑一家要給農奴主上交各種各樣的稅:人頭稅、糧食稅、羊毛稅、羊肉稅、柴火稅、飼料稅……名目繁多的稅種讓他們苦不堪言。
走出陳列館,來到陵園東側,這里安息著710名為了西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犧牲的烈士。
卓嘎出生于1927年,是西藏拉薩市林周縣強嘎鄉曲嘎強村村民。
紀念館由“解放西藏”“挺進藏北”“筑壘高原”“不辱使命”“昂首闊步新時代”等六個專欄組成,展現革命先輩堅定理想、對黨忠誠、百折不撓、無私無畏的革命精神。
片多出生于1941年,是西藏日喀則市甲措雄鄉塔巴村村民。在舊西藏,片多是當地莊園的農奴。
事故沖毀路基和橋梁60余處,水毀路基達31.5公里,損失標準工日40萬個,據《中共西藏林芝地區黨史大事記》記載,本次事故共造成17名戰士犧牲。
七八月份,牧民利用草原上的黃金季節舉行一年一度的草原賽馬會,這是草原上的盛大節日。
次旦出生于1941年,是西藏阿里地區噶爾縣昆沙鄉前進村3組村民。在舊西藏,次旦一家四口沒有土地,一直乞討為生,食不果腹,有時只能吃死去牲畜的肉充饑。
1936年出生于西藏日喀則市昂仁縣卡嘎鎮布瑪村的巴桑,在西藏民主改革前,一直給當地農奴主放羊,她需要把羊毛和羊奶等上交,自己吃不飽,穿不暖。
今年76歲的尼瑪,是西藏山南市瓊結縣下水鄉久河村的村民,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久河卓舞”傳承人。
旦增措姆出生于1942年,是西藏日喀則市薩嘎縣雄如鄉卓巴布村村民。旦增措姆小時候,他們一家一邊給農奴主放羊,一邊靠乞討維持生活。
驅車近1400公里,我們從拉薩來到位于阿里地區噶爾縣昆莎鄉的阿里分工委舊址。